查看原文
其他

保研一本通丨法学论文写作和发表的道与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鱼跃保研团队 鱼跃法学
2024-09-0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一篇高质量法学论文既是保研加分项,也是入营敲门砖;但学术论文的发表,则需长时间的积累和“甘坐冷板凳”的恒心。作为法学本科生,我们应当树立“写作>发表”的心态——写作优质参营论文,远远比起“发表”本身更为重要;务必扎扎实实,切勿急功近利;务必遵守学术规范,切勿留下学术污点。本文由某C刊论文作者所写,目前保研至法大宪行专业,详细展示了法学论文写作和发表的道与术,与诸君商榷。更多保研问题,请扫码咨询逸仙鱼师姐。


一、心态与定位


何海波教授曾言:“一名法学本科生独立发表论文的过程,正是他初识学术世界的过程,尝试过的人会说,其中的痛苦远大于惊喜。但与此同时,唯其苦才彰显其可贵。”


对希望保研的学弟学妹们来说,一篇发表的论文无疑是重要的闪光点。在校内,它能成为你获取推免资格的关键加分项;在校外,它又能变成帮助你入围考核、甚至拿到offer的最佳助手。但笔者更想在文章开篇向大家介绍法学论文写作特别是发表过程中的“痛苦”,以期各位学弟学妹能够清晰的定位“写作和发表论文”在自己保研旅途中的定位,并随之做好充分的计划,而不至于一味的期待、一味的盲从,乃至遭遇“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困局。


法学论文写作有三个面向:课程/竞赛论文、参营论文、发表论文。最佳的状态是实现三位一体,即“写作+参营+发表”的融合,其中,以本科生的身份发表论文是最难的,而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笔者建议大家把文章质量和学术态度放在第一位,如果没有发表机会则并不强求,但在日常学习中,无论是通过课程作业还是征文大赛,都要准备1-2篇拿得出手的高质量论文。本文将从课程论文、参营论文与发表论文三个概念的对比出发,展开两部分的论述:一是如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二是将这篇论文投稿见刊的小技巧。



二、课程论文、参营论文

与发表论文的共性与个性


(一)共性


从本科生论文的角度来说,老师们最看重的是作者清晰的逻辑思维与缜密的论证结构,而非某个出其不意、标新立异的观点,更不是政治正确的研究结论。所以无论是课程论文、参营论文还是发表论文,都非常强调说理论证,强调“过程大于结果”。这在笔者的推免考核中得到了进一步印证:在有关论文的四个提问中,老师分别询问了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文章结构,非常注重逻辑和论证,而不会针对文章结论本身连环发问。


(二)个性


1. 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往往是围绕着老师既定的主题完成作业,适用下文即将介绍的常规论文写作方法。但若有意将课程论文作为未来的参营、发表论文,那么请用相应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2. 参营论文:更强调专业的关联、结构的严谨。大多数高校在要求提交时并不限于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但每年都有大批同学为了丰富个人履历而“花钱买刊”,因此在参加推免时,论文质量是首要的审查标准。但与投稿期刊不同的是,文章的选题、观点、措辞等要素往往并不会成为核心的考量依据。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老师在去年的入营讲座上专门强调了这一点,“论文的选题可以由名师指点,论文的语言也可以反复练习,但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才是大家本科阶段真正的学习成果”,这些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框架、研究方法之中,将在考核过程中重点关注。与此同时,文章所研究的领域最好是与报考的专业一致,否则老师有很大概率问到:“你提交了XXX领域的论文,为何最终报考XXX方向?”,甚至可能会怀疑考生为了丰富个人履历而提交文章凑数。这进一步提醒大家最好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相关领域深耕细作。


对课内论文和参营论文来说,还有一个小窍门:实践数据和理论支撑能够在短时间的阅读中让文章迅速出彩、博得眼球。比如跨学科研究,社会学、经济学的书籍和理论知识,他们其实往往可以延伸到法学当中,研究这个理论可以借鉴的某个部分。笔者参与法大面试的过程中,一位来自华师大的同组成员在论文中采用了法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方法,受到了老师的关注。


3. 发表论文:更看重选题的深度、结论的价值。这在参营论文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个档次,除了论证方法、论证结构,一篇能够发表的高质量论文一定也有优质的选题、结论与措辞。


(三)小结


综合来看,有意发表的论文对应着最高的写作标准。这带给大家两点启示:第一,如果想要发表,那么务必做好充分的计划、尽早准备,从问题、观点、方法、结构、语言五个方面,把文章质量提到最高;第二,如果只是想提交参营论文,那么在确定报考专业后,要立足于专业所学,让文章成为展现自己专业素养的平台,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文章结构等方面多下功夫,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说理严谨的学术论文。


三、法学论文写作


(一)推荐读物


其实,法学论文写作的具体方法很难在一篇短文中详细介绍,笔者将选取最重要的内容呈现给学弟学妹。系统学习的途径只有多读多写!以下推荐读物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排序,对准备保研且有意发表论文的同学来说,往往基础不会差,所以可以从何老师的《法学论文写作》看起,辅之以《论法学研究方法》。


  1. 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 何海波《法学论文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 陈瑞华《论法学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 公众号短文:李拥军《法学论文写作中的“一”“二”“三”“四”“五”》

  5. 公众号短文:陈永强《法学论文应当如何提出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一篇论文最重要的是五要素:问题、观点、方法、结构、语言,贯穿选题、综述、写作、发表全流程。


1.选题


好选题是好文章的一半,选题往往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步骤。


(1)发现问题


从零起步的成本较高,笔者建议大家选择一个自己相对熟悉的、有兴趣的主题,不必非要往学术热点与学术深水区靠拢。它既可以是法律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理论问题,也可以是法律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适用问题,但从杂志社审核的角度来说,判断研究问题是否有价值一般包括两个标准:一是社会关注,如《民法典“英烈条款”的司法适用及完善——基于52份英烈人格保护判决的分析》(载《法律适用》2022年第6期);二是重大理论,如《比例原则的法理属性及其私法适用》(载《中国法学》2022年第6期)。


那么,这种发现问题的灵感从何而来呢?笔者建议学弟学妹们们养成随时随地记下所思所想的习惯,新闻、案例、公众号、课堂上的疑问、与同学之间的交谈、高质量学术会议(线上资源)等等,都是收获问题的有效资源。


另外,还有一种选题方法就是跨学科研究,从别的学科汲取营养。这是很多期刊都欢迎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很多研究者青睐的选题方法,不过一定要量力而行!例如,《论法学方法与社会学方法的界分》(载《研究生法学》2022年第2期);《三种心理学理论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应用》(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21第6期)


(2)提炼话题


从发现问题到提炼话题,目的是分析得到问题的本质并赋之以法律化的表达。在提炼时要注意,好的选题不应涉及“在实际生活中极少发生而且即使发生也对社会影响很小的”现象,而是可以试着把社会热点放在学术语境中。例如,针对春节期间高速公路收费的合法性问题,翻译成法律语言即“管制性征收”,或“行政特许的变更”,从而实现了研究话题的提炼。


在提炼话题的过程中,必须完成相关文献的“一次阅读”。其间,任务有二:


第一,限定选题范围,将研究对象尽可能地缩小到一个点上,目的是“小题大做”,实现一种“片面的深刻”。切忌把文章写得太大!


例如,笔者不推荐大家选择诸如“论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之类的题目,但并不是说这个题目本身不好,而是对于一名本科生来说,还很难驾驭这种写作,如果试着将其改成《行政法中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要件——以授益行为的撤销与废止为基点的考察》、《国家赔偿中信赖利益保护的失范与规制——以“授益性行政赔偿案件”为切入镜像》,则更能凸显论证的中心。


第二,对文章创新性的充分考量。包括新的领域(如区块链法学)、新的问题、新的观点或理论、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如比较、哲学、经济、大数据分析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不等于“全新”,而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创新,比如针对某项制度的细化、某个措施的修正等等。


(3)给出命题


给出命题,也即固定论文题目的表述。此时往往需要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完成最终的调整、确认。通过前一步“提炼话题”,其实往往能很好的确定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然而,一些缀词的使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结合自身投稿的失败经历,笔者希望学弟学妹们注意以下缀词的使用:“批判”,火药味太浓,宜慎用;“论纲”,听起来多是问题很大,现在只能说个纲要;“思考”,略显散漫,不太适合学术论文,需慎用;“浅议”“初探”表明内容粗浅,不太符合学术研究精神,作为学位论文须慎用;“考”,多用于事实问题的考证。


当然,从选题领域的角度,笔者还有一个善意的提醒,按照研究规律,对于将来有志于从事法学研究的学弟学妹,初始阶段要确定一个相对集中的领域,这里的好处有三点:一是资料可以重复使用,扩展也更容易,减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选题,需要不断重新查找资料的精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二是研究者思维的连续性,在一个相对集中的领域不断思考,更容易发现问题;三是研究成果的相对集中,使研究者能较快地形成学术话语权。


2. 文献收集


在“提炼话题”环节,往往需要完成文献的收集与初步阅读。


(1)方法:常规的检索方法笔者不再赘述。希望和大家分享的小技巧是:


① “顺藤摸瓜式”的“延伸阅读法”:从已有期刊的注释处寻找更多有利文献,滚雪球式的方法能让我们较快的获得高质量文献。


② 选择最新和最权威的论文。方法有二,一是在检索时做时间限定,如近五年;二是对数量庞大的文献进行筛选,从摘要、目录、引言、结语四个部分,可以快速排除相似和雷同的文章,然后选择其中期刊级别更高的阅读、整理。所以阅读文献的标准是择优看,而非大量看,一定要拒绝大海捞针式的低效阅读。


(2)范围:包括论文、著作、教科书、法条、案例(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高院审判庭编写的案例丛书等)。外文资料主要是来源Heinonline、Westlaw,以及各外文法学期刊的官网。


3. 文献整理


在“给出命题”环节,往往需要完成文献的整理与深入阅读。这一部分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深入阅读手头的文献资料。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有两点:


(1)心态层面:不要着急,应当尽量延长阅读文献后、动笔写作前的思考时间!如果急着把已读文献的内容落到纸上,很容易造成文献和观点的堆砌,而缺乏了自己的创新和思考。与此同时,要边读边想,不能盲目的信从或盲目的崇拜权威,否则写出的文章很难自成体系。


(2)技巧层面:建议学弟学妹们专门准备一个草稿纸,或者word、excel,把文献的要点做个记录,否则极易遗忘。要点往往包括五个方面:观点、方法、结构、语言,以及文章提出的而未解决的问题。经过这种记录,可以在真正写作时精准的找到相关文献,提高思考过程中各个资料间的关联性。


4.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本质是“述评”,即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评论。简而言之,文献综述的内容是“已有的和没有的”:前人针对哪一问题、采用了哪种方法、研究到了哪一程度,目前针对哪一问题,尚无相关成果/相关成果不足。而在文献综述的最后一部分,可以写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5. 论文提纲


笔者比较推荐的是“大纲填补式写作”,即在整理文献后完成全文的大纲拟定工作,而后逐步填充。为保障文章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建议至少确定三级框架之后再动笔写,而且要时时回顾与主线的关系,以免偏题。


6. 写作


检验文章是否达标:问问自己,这篇“大作”能否用一/二句话来概括?能否达到“厚书读薄、薄书读厚”的效果?


如果可以,那么证明文章至少拥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主题。但具体的论证方法,还需要反复琢磨。面对博大精深的论文写作方法,笔者将从本科生的视角,结合自己的经历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摘要:在投稿过程中,有三个杂志社曾向我反馈了这一问题,切忌在摘要中放入主观性词语!包括“笔者认为XXX”、“本文在XXX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意义”等。因为摘要的本质是客观反映文章主要内容。另外,摘要部分可以最后写,从个人目前的实践来看,即使是开篇就写好,也会在完稿后进行较大的修改,特别是语言表述方面。


(2)引言/引论:这将是摘要之后首先进入评审老师眼帘的正文内容,至关重要。引言是对文献综述简化版的呈现,包括问题的提出、已有研究的评述、本文的研究观点、思路与创新等,可以分成1-2段来写,其措辞和结构务必反复推敲。


《诚信政府理论的本土化构建———诚实信用、信赖保护与合法预期的引入和发展》,余凌云,载《清华法学》2022年第4期


(3)方法论:结合笔者在投稿过程中收到的修改意见以及征文赛事中的获奖作品,诸多优秀的本科生论文大致呈现出以下范式:从经典文献出发围绕问题展开学术史的考察——找到问题的学术起点与后续主要支持or反对者的研究——选择其中有助于自己研究的路径——立体化&深刻化自己的研究。接下来,在开展自己研究的过程中,又分为两种主要方法:一是“先破后立”型,即先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商榷,然后再去立论;二是“埋头苦干”型,即直接从本身问题出发,做纯粹正面的推进,单线突进、层层推进。但无论是何种类型,话与话之间都要经得起推敲,论证的每一步要有序展开,不要有逻辑跳跃。推荐范例:《书证提出命令制度的泛化适用与价值平衡——兼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在贯彻以上整体思路的过程中,又有两个小诀窍可以与大家分享:


充分利用法解释学,善于运用各种解释方法,尤其是体系解释,可以让文章的专业性增色不少;


尝试参考域外经验,但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特色,论证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当然,这两大方法不能“为了用而用”,应当是在论证过程中一种水到渠成的思路。


《书证提出命令制度的泛化适用与价值平衡—兼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冯玉婷,《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


(4)注释:重点关注!注释反映了论文作者最基本的学术态度,无论是参赛还是发表,如果在注释上被评审老师看出明显错误,对论文的印象一定会大打折扣。


① 注明的内容不仅包括期刊文献,还包括概念、理论、观点、数据等。很多本科生在写作时固化思维,认为只有引用的期刊才要注明。其实,这种要求更告诉我们概念要用得清楚明白,不能含混不清、不能模棱两可。


《信赖保护原则的行政法意义——以授益行为的撤销与废止为基点的考察》,刘飞,载《比较法研究》2022年第4期


② 在向核心期刊投稿时,多位外审老师曾向笔者反馈:同一观点的多个人表述,一般引用最早的文献,或者同时引用多个有代表性的文献;而如果要写“主流观点认为”,有的审稿人会要求援引至少三种权威文献。


③ 在初稿完成后、提交老师/投稿前,往往还需要自主进行至少两轮的修改。第一轮改整理,关注论证思路和逻辑结构;第二轮改细节,关注用语措辞和注释标点。



四、法学论文发表


作为一名本科生,完成一次真正有意义的发表并非易事。若是单纯为了丰富履历,在最后关头固然可以通过金钱解决大部分问题,但从实际效果以及日后的研究生涯来看,笔者并不推荐大家走上这条道路。经过无数次的投稿尝试,即便最终没能见刊,丰富的修改意见以及经验反思也能让我们收获一篇真正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便无愧于长期以来的付出和努力。


从发表方法上来说,最稳妥的方式是依赖导师制度,或者找到一个乐于帮助学生的好老师,从一次次“厚脸皮”式的请教出发,由ta帮助我们完成论文的选题和修改,而后争取发表。即便最后老师大概率署名第一作者,我们也在实质意义上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而另一种方法,就是检索期刊、自主投稿,其中的孤独感与无助感想必只有置身其中才能体会。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投稿经历,向大家分享一些诀窍:


(一)做一个“聪明的”投稿人


每一个刊物的风格和倾向都是不同的。“聪明的”投稿应当有一定的针对性,“投其所好”,以提高成功率。因此,要熟悉不同学术期刊的风格和栏目设置,了解期刊“偏好”。有的期刊有“学科偏好”,如法理、公法类的文章发得相对多;有的期刊有“选题偏好”,侧重于发表实践方面论文;有的期刊有“篇幅偏好”,非两三万字的长篇论文不刊发等。因此,同一篇文章投到不同刊物后能否发表的概率不一样。投稿前,作者一定要考量自己的论文与投稿期刊是否契合。要了解刊物的这些信息,渠道有三个:一个是去看刊物的网站,一个是去查看比较最近几期的刊物,另一个就是向有经验者求教。


例如,王人博老师曾总结道,《法学研究》会比较倾向于刊发“精耕细作型”的教义学色彩较浓的论文,《政法论坛》则会比较倾向于刊发思辨型和基础研究的论文。但这两个刊物很少刊发对于国外制度和学说纯粹介绍比较的论文,但《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中外法学》则对这类论文比较青睐。再比如说《中外法学》对比篇幅的要求会比较宽松,而像《法学》这样倾向于“短、平、快”风格和实践问题导向的刊物则一般会要求篇幅短些。




(二)做一个“超前的”投稿人


一定要及时“上网冲浪”,关注期刊发布的动态和近期刊登文章的特点。期刊有时会借助平台发布一些近期组稿的主题,如果你已经写了或者有意向写该主题的论文,可以尽快投过去。此外,期刊一般都设有投稿期限,经过两个月或者三个月未收到录用通知视为未采用,作者需要耐心等待。有的期刊可能许可作者同时向其他期刊投稿,但收到录用通知后要及时撤回其他投稿。总而言之,多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可以减少投稿等待时间,使论文尽快发表。


(三)做一个“专业的”投稿人


一般而言,现在国内各法核刊物的审稿环节有三,即分科编辑初审、专家外审和终审(一般是主编审或开审稿会,作者参与较少,因而不展开论述)。笔者认为,各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注意事项:


1. 初审环节。大部分论文都在初审环节被卡掉了,面对汗牛充栋的来稿,初审编辑很难仔细阅读,因此建议大家在“形式上”首先做到最佳,牢记“好的形式往往会带来好的观感”。即便不能博人眼球,也至少万万不能出现低级错误!在初审环节,标题、摘要、引言、注释是最关键的四个要素。首先,标题务必清晰,特别是对于创新性不足的研究领域,可以从标题方面寻求出彩点;其次,摘要务必精练,一看就可以让人把握论文的思路和观点,切忌冗长而不得要领;再次,引言务必准确,包括文章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既有观点及其问题,以及正文的安排。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由案例等问题引入,一定要从现实的问题背后挖掘出一般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最后,注释务必规范,且不能太少,不规范的文献引用会直接降低编辑的观感,脚注太少则会让人产生文献掌握不充分的感觉(除非是特定类型的论文,如实证研究或基于调研报告的研究)。


摘自《法律适用》期刊2022年创新议题评选名目


《行政契约履行争议适用<行政诉讼法>第97条之探讨》,于立深,载《中国法学》2019年第4期


2. 外审环节。结合稿件外审经历,笔者有三个经验分享给大家:


第一,作为一名本科生,务必在外审环节与专家对话的过程中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条修改意见,最好的方法是针对外审意见逐一作出修改说明或回应,然后将修改的部分在修改稿中标示出来。如此一来,外审老师既能减少审稿的负担、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尊重;


第二,心态上,保持认真与尊重的同时,不能过分的谦卑。这是因为不是所有的外审专家都全知全能,每位学者都会有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一方面,对于不合理的、显然是误解的意见,可以有针对地作出回应,无须担心修改稿回到责任编辑手里,会不会因为没有采纳外审意见而有影响;另一方面,牢记论文的初衷是论证与说理,是让每位读者信服。换言之,“说服外审专家是我们的义务”,因此,要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反思文章的不足与缺陷。


第三,在文章内容做好的情况下,发表更强调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包括用语、措辞、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以《法学研究》期刊为例,在17条反馈来的修改意见中,要求调整词语或句子的意见占到了40%,特别是对专有名词和学术概念的把握,如若是自己总结而来,则务必注意精准性、全面性。



五、写在最后的话


法学论文的写作和发表,切不可抱着“功利主义”的心态。一方面,是因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篇佳作必然要经过层层打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术生涯的长远性。在多数期刊都将发表论文登上知网的背景下,希望大家不要给自己留下“学术污点”,要确保发出去的每一篇论文都是真材实料,都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切不可为了丰富履历而目光短浅。再加上很多高校并不对发表论文作硬性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文章质量放在第一位。当我们摆正“论文写作>论文发表”的心态,便也能安心的对待投稿过程中的孤独与无助、进而收获稿件录用时的幸运与惊喜!


保研一本通精选文章

保研一本通丨法学保研申请文书的七步法则——走好第一步,入营更无忧

保研一本通丨 如何在保研中写就一篇高质量法学论文?——胸中有丘壑,笔底万象生

保研一本通丨法学保研英语学习法——抓住每一根上岸的救命稻草

保研一本通丨北京大学法学硕士保研深度报告

保研一本通丨北京大学法律硕士(法学)保研深度报告

保研一本通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保研深度解析

保研一本通丨武汉大学法学保研深度解析

保研一本通丨五院四系之民商法学的保研攻略

保研一本通丨五院四系之知识产权法学的保研攻略

保研一本通丨五院四系之经济法学的保研攻略

保研一本通丨五院四系之宪行保研攻略

保研一本通丨五院四系之法学理论的保研攻略

保研一本通丨五院四系之刑法学的保研攻略

保研一本通丨五院四系之刑事诉讼法学的保研攻略

保研一本通丨五院四系之民事诉讼法的保研攻略

保研一本通丨五院四系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保研攻略

保研一本通丨五院四系之法律硕士保研攻略



名校法学硕士/法学博士深度解读

专注于五院四系等国内一流法学院精品学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鱼跃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