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洽》后感丨人文关怀是法律人坚持长期主义的土壤

鱼跃法学 鱼跃法学
2024-09-05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

本文为《自洽》读后感,原书作者为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史欣悦律师,曾在《令人心动的offer2》中任带教律师。史律师是一名非常具有人文关怀的律师,也是在专业领域具有造诣的合伙人,通篇读完,感受很多,结合法律人的成长路径和职业规划,写下本篇读后感,以飨读者,在此感谢鱼跃法学团队的邀请。



《令人心动的offer2》中的史欣悦律师的新书《自洽》成功问世,作为一名法科学子,自然第一时间在网上下单并快速读完,想要一探究竟,感受一下卷的厉害的律师行业中的人文关怀有几分秋色。在学生时代,君合律师事务所是身边很多同学的职业梦想,但是随着留京率逐年降低,即使是北大、人大的很多当年的同学,最终还是选择了体制内去获取北京户口、安稳的工作和一份还凑合的薪水。难过的是,即使当年豪情壮志选择红圈所的同学,在被毒打后也毅然选择了家乡的公务员系统,回归“初心”和生活。

笔者当年也曾在与君合齐名的两个红圈所长期实习,团队都是钱伯斯榜单的一等律师。后来读研后因为学校的氛围和自己的内心志向,最终选择了体制内的工作。偏金融口的监管经历和同学关系的原因,使得我与部分律师保留着一些专业上和生活中的交流,也时常能够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律所生涯”。在通篇读完《自洽》这本“畅销书”后,回顾自己的以往经历,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建议和真诚的想法。

01

人文关怀是长期主义的土壤

最大的感受是史律师的人文素养和情怀十分难得。如果一直是悠闲的胡同大爷生活,或者说是体制内的工作,能够保持这份人文情怀和素养,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这其中既有时间的允许,也有工作的需求。但是在律师行业,可以看得出君合是一个极具人文情怀的律所,才能够包容下史律师的个人志趣和兴趣爱好。虽然史律师强调身体第一和适度的工作压力,但是刚入职的律师同学绝大部分情况下确实身不由己,很多碎片化的工作占据了工作的绝大部分,让人特别容易产生疲惫和无聊的感觉。如果没有很强的兴趣或者内在驱动力,很难坚持到在这个行业生根发芽,人文关怀在绝大时候更是无从谈起。

从苏轼到《三国演义》,从《茶馆》到诸葛亮,这些80后和90后所熟知的历史小故事,是我们很多人共同的记忆。囿于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出身于N线小县城的我,虽然是一名90后甚至接近95后,和1980年出生的史律师的人文知识结构相仿,也是从小抱着《三国演义》长大的法科学生,直到高中的时候来北京补习英语,才第一次知道了“变形金刚”等时髦的词汇。正是这样相似的文化背景,使得这一代的青年拥有很多共同的底色浓烈但相对理性的家国情怀、坚定但又现实的理想信念、拼搏但又专业的“饭碗哲学”(比如书中提到的“好找工作,所以选择了法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当年很多人选择法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很多人都是因为这是一份兼具人文情怀和实用价值的专业,从此走上了学法的道路。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过五关斩六将,司法考试、法学考研、红圈实习、部委国考、地方选调等等,来来回回走过那么多路,最终选择了自己认为最好的工作,然后开始消失在人海和朋友圈之中,毕业后很难见到同学发朋友圈,除了还在学校的一些博士,偶尔吐吐槽或者发发牢骚。不管是学界还是实务届,法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愈发枯萎,导致很多人对法律尤其是本土化的理解之肤浅,经常让人有一种外来和尚的感觉。进入到法律实务领域后,就有更多的行为值得我们深思,甚至感觉到好笑。比如一个受过国内顶尖法学教育的人,可能会陷在“程序正义”中无法自拔,在认认真真重复着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还要被自己的“老大”PUA这是“正确的重复”;比如一个长期做海外上市的人,其实在生活中毫无法律实务技能(除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甚至不能保护自己。诚然这是一种专业主义的体现,但更是专业主义的盲点和缺陷。

当我们疲惫的时候,需要回归人文教育和情怀。中国人有读史的传统,“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会成为法律人很好的调味品。当年法学界活跃着很多文笔斐然的法学教授,如今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或者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追随前辈们的学术脉络和足迹,去寻找法学背后的土壤,在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的交锋中,不断加深对法学理论的深刻认识。诚然,很多教育其实应当在学生时代打好底子,但现在开始也为时不晚,做一个思想世界丰富的人,才能对抗现实社会中的孤独和冷漠。做一个人为关怀饱满的人,心中才能充满正义,目光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穿梭往返。

02

职业不等于人生的全部

正是拥有人文主义关怀的史律师,才能够写出“职业不等于人生的全部”,笔者对这个观点深表赞同。这时候就要避免两个极端的坑:第一个坑是专业主义的外在胜过了实质,第二个坑就是在专业主义中丧失了自我。很多体制内或者体制外的工作,都会教我们要注重流程和程序,尤其是对于天然信服程序正义的法科学子而言,这自然是我们工作中的第一原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有一种优化程序的眼光和手段,才可能走出无序的内卷。正如史律师在书中提到的一位实习生“刚来两周就加了一个通宵”,其实只是因为没有告诉合伙人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突发情况,最后自己熬夜按点完成工作,其实那个工作本没有那么着急。

其实只要这名实习生懂得拒绝,学会说“不”,就完全没必要这样。我想在这个故事中,史律师只是叙述了这名实习生的状态,还没有说身边的其他人。我想如果作为同组的实习生,可能就会对这名实习生有意见,这是标准的内卷,并且此种内卷是无序的竞争和无尽的内耗。能够在繁忙的律所工作中保持自己的节奏,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机械和死板地执行上级或者合伙人的指令,更是一种缺乏人文主义和自我修养的表现,未必能够得到身边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很多人通往不幸福的职场道路的根源。

那么这名实习生错了吗?也未必,关键还是实力没有到达火候,以至于没有说“不”的勇气。当然,这个实力并非单纯指的是自身实力,更多的是实力与生存成本的比例。现在在北京等一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很高,尤其是高昂的房价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有时候甚至不要说房价,单纯一个北京户口就能让无数个五院四系的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变得小心翼翼。在这种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即使是一名高效、耐操、极致的法科人才,也很难在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后深受影响的法律行业有快速发展的机会和通道,哪怕是在“七年就能升合伙人的君合”,中途很多变故和事情经常让人唏嘘甚至惆怅。

当然,如果你对未来充满迷茫,还可以选择加入鱼跃法学,专注于五院四系等国内一流法学院校法科学生的成长与交流,有意者请添加鱼跃法学老助手:yuyuefaxueyyds,我们欢迎你的到来,可以一起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对抗迷茫,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史律师如是说。

03

好谋无断是很多年轻法律人的障碍

面对很多事情,甚至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年的法律,也很难有人说能够做到废寝忘食和夜以继日的热爱。很多时候,“不是特别讨厌”就已经代表喜欢,史律师在《自洽》中如是说。这句话充满了很高的人生智慧,其实人生很多时候成功并不在于计划,正如历史的长河是“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行动才是治愈迷茫和职业瓶颈的良药。正如二级市场一样,只有充分的流动性才能凸显股票的价值,实现二级市场的定价功能。在行动中不断流动,对一些工作学会说不,对不是那么讨厌的工作敢于行动,是成功的前提和良好的开端。

曹操评价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是很多身边人真实的写照。很多同辈的法律人时刻处在谋划之中,谋划自己的论文还能发表几篇,确很少有人踏实看几本书,做一些真正的学问;谋划自己什么时候能做合伙人,但是当遇见真正困难的法律问题时又耍起了文字游戏的滑头作风;谋划自己什么时候能成为一名管理者,但是当到了要发钱的时候却变得特别抠门,谈感情而伤了钱。这种知行不一的人比比皆是,就住在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心中。

无论是正在考研,还是正在做学术,或者做律师,法检公务员,能够在下定决心的那一刻行动起来,才是真正沉浸在成功的道路上。上学时有很多人规划自己能够在大三通过司法考试,大四通过考研,工作时有很多人规划自己能够上班意气风发,下班还能继续学习和充实自我(健身或者考证云云),但是到了实践中,坚持的人寥寥无几,大都沦为形式主义,归其本质还是行动力太差。当然,这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有关,不管是应试教育为主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还是自由散漫的大学教育,都没能让我们养成对自己自律的品格,遇见一点人生挫折和麻烦就高呼“太卷了”,很多时候只是弱者的借口和理由。

心动不如行动,向内探寻自己是良性的内卷。我们经常听到网上很多反智的声音,有时候甚至就不如不上网,安静地读书能够让自己的水平提升很快。司考、考研、学术、工作等很多成绩,其实都是在内心心如止水和长期坚持的情况下,才到了和成功的彼岸,而这种进步有时候连当事人本身可能都感受不到,更不必三更灯火五更鸡和满嘴豪言壮语,行动起来,哪怕不需要长期的自律,只是阶段性的自律便已经足以让人获得很多的成绩。

笔者有一位好朋友,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金融法专业,曾经获得法大著名的“诺贝尔奖”江平奖学金。当问及学习经验时,其实无非是在该读书的年龄认真读了几本民法的教材和专著而已,看似很简单,其实这背后就是一种向内探寻自己的良性循环。但是很多人在一些期末考试86分还是96分之间的无序竞争,最后真正能够成为令人敬佩的“大神”的人其实寥寥无几,大都是综合加分堆砌出来的“综合性垃圾”,很多人都是这样。笔者见过很多这样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分,最终成功保研的还好,距离保研差一点点而落榜的同学,很多都无法经得起考研的检验,综合性垃圾在书籍的照耀下很快就原型毕露,泯然众人矣。

史律师的书中还有很多简单而又深刻地人生哲理,需要我们每一位法学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深思和揣摩,更好地定位自我,实现自我,成就自我。


鱼跃读书与法评系列

鱼书雁帖丨《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札记(上)

鱼书雁帖丨《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札记(下)

鱼跃法评丨法学生考公的前路与迷途——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困境与优化路径

鱼跃法评丨蝴蝶效应——《扫黑风暴》的著作权法涟漪

鱼跃法评丨刑法视阈下的劝酒行为透视——聚焦阿里巴巴女员工侵害案

鱼跃法评丨大江东去浪淘尽——新《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草案与滴滴事件的启示

鱼跃法学

微信号|鱼跃法学

新浪微博 知乎 豆瓣|鱼跃法学


名校法学硕士/法学博士深度解读

专注于五院四系等国内一流法学院校精品学科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鱼跃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