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怀皓月,桃李满园!他们是“师德楷模”!

新媒体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 2024-03-11

编者按: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并在信中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今年,学校评选出2023年中国矿业大学教师荣誉称号(Ⅰ类)获得者表彰了一批道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师德楷模、教学模范、优秀教师、科研标兵、教学先进集体、科研先进集体为深入领会贯彻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官微开设专栏集中对以上优秀教师事迹进行展播,以激励全体教师以他们为榜样,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立足本职工作,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期,官微带领大家走近5位“师德楷模”一起去聆听他们的故事!


矿业工程学院  刘长友

仁爱之心育人三十载 率先垂范传递学煤爱煤力量


他潜心耕耘三十余载,把对专业和行业热爱的种子种在学生心田,以敢为行业先、能吃井下苦的精神钻研在科研第一线,把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钻研的学术品格传递给学生;他用一颗对煤炭行业的炙热之心投入教学、科研,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真诚朴实的作风,几十年如一日地传承着“学煤爱煤”的力量。

种下一颗热爱的种子“把对专业热爱的种子种在学生心田”是刘长友为人师的初心。他于1989年留校任教,后师从钱鸣高院士攻读博士。“我从钱鸣高院士、李鸿昌教授、侯朝炯教授、张先尘教授等前辈身上,耳濡目染地感受到了他们对专业的热爱和对行业的感情。”刘长友说,正是这种“学煤爱煤”的传统,让他也十分注重对学生的传承培养。他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他的学生感慨地说:“刘老师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热爱的种子,让我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很感谢他!”看着自己培养的学生成长为行业里的骨干,在广袤的祖国大地续写着矿大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故事,刘长友感到“这就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

敢为行业先,能吃井下苦。刘长友一直把前辈们“敢为行业先、能吃井下苦”的学术态度和科研精神作为对自身的要求,经常深入井下一线和师生、工人并肩作战。有一次,刘长友和团队成员在煤矿井下遭遇一段变形很大的巷道断面,为了顺利通过,一米八多的刘长友带头在周围的煤炮声中爬着向前行进,大家在他的带领下最终到达了采煤工作面。经过努力,他和团队发明的钻孔承压爆破技术在爆破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时减少了火花和粉尘,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研究的矿用液体炸药实现了坚硬煤岩层爆破卸压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在同煤集团成功应用。他还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在全国100多个矿井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以仁爱之心立德树人。“要教给学生们为学的品格,那就是热爱、严谨、钻研。”他常在课程中穿插讲述煤炭开采技术前沿知识、典型案例和背景知识,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让同学们了解到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与先进技术。他带着学生们到全国各地的矿井实习实训,每次下井他总是走在前面,指导学生下矿井、找问题、搞钻研,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中去。如今,刘长友的学生分布在各个领域,为祖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回望数十年的教学生涯,刘长友表示将继续在“学煤”中“爱煤”,努力为祖国能源科技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贡献个人力量。



安全工程学院  程远平

传承发扬学科优势,“三能”引领学生发展


从教三十七年,他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级项目和任务,为“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坚守在教学一线,注重学生“三个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筑牢坚实基础,为社会进步注入人才活力;他坚持终身学习,勤勉自律,始终秉持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踏踏实实做学问,言传身教育学生。

学科传承,筑牢知识积淀的根基。“做学问是靠积累的。我们的学科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许多成就是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取得的。”谈及专业,程远平特别自豪,“我们从事的研究领域在几十年前、在老师那一辈就处于前沿领先地位。”如今,程远平编写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教材《矿井瓦斯防治》已出版第四版,第一版是由他的老师俞启香教授于1992年编写的。多年来,程远平带领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和任务,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在煤与瓦斯突出研究方向上论文数量、引用率和学术影响力国际排名第一。经过多年的薪火相传,团队里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了教师,程远平也有了“第四代”学生。从程远平的老师到他自己再到学生,学术积累代代传承积淀,学科素养不断提升。

无微不至,助力学生持续发展程远平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指导研究生获博士学位40余人,获硕士学位120余人。作为教师,程远平在教育教学上坚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他常说:“用时间来换空间,用勤来补拙。”程远平经常与学生谈心,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他都进行定期交流;从学习到日常生活,他都无微不至地给予关怀。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程远平最为重视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做事”能力和“做人”能力,他表示这是学生今后走出去能够安身立命之根本,“学生走向社会后,从事的领域即使与学习专业没有很大关系,但只要有能力,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脱颖而出、发光发热。”

精神赓续,营造努力向上的氛围。“传承靠的是精神,靠的是每个人都不断向前走。”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程远平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他始终秉承着安全工程学院传承下来的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谦虚务实的作风,每天坚持学习。“我现在每天都在学习前沿知识,如果我停止学习,那指导博士生是会相当吃力啊。”程远平笑着说。周末和节假日也经常能在办公室看到他的身影,“节假日,学院楼下经常能看到同事们的车。从硕士生到博士生,从青年教师到资深导师,学院的每个人都在自觉努力,共同营造一种向上走的氛围。”程远平表示,新的发展历程上,只有大家自发奋进、谦逊踏实,学院才能在持续发展的航道上行稳致远。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朱炎铭


担地质之大任,授学生以风骨


扎根地质学科三十余年,朱炎铭不断探索科研道路,勇担地质人的使命。为了让学生听懂课堂知识,他将繁杂的岩块信息归纳整理集合成简洁明了的知识点,让“普通地质学”“能源地质学”“能源盆地分析”“煤矿地质学”等专有名词焕发出别样风采;从走上讲台开始,他就将“立足野外考察,探究地质规律,走进生产一线,解决企业需求”的誓言铭记于心,作为自己教书育人道路上的坚定信仰。

执教为师,做地质学科的“守望者”。1985年,朱炎铭留校任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我国地质学发展的爬坡阶段,时任学校煤田地质系主任的刘焕杰语鼓励朱炎铭:“坚持下去,地质的春天很快就要来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朱炎铭,他决定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下去。2007年,朱炎铭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访问留学,期间他发现天然水合物、二氧化碳的埋藏与捕捉、页岩气等在美国发展前景巨大,而我国地大物博更适合开展研究。回国后,他立刻开展起相关研究。经过不懈努力,朱炎铭在非常规能源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攻关项目数十项,后又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为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循环经济及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教书育人,做学生成长中的“铺路石”。三十七年来,朱炎铭坚持备好每一节课,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在新疆大南湖煤矿、依兰煤矿,为了尽快恢复生产,他和学生在现场一起熬夜分析、解决矿上构造复杂、断裂导水等问题;在河北唐山钱家营矿,他连续半个月下矿,分析井下瓦斯突出事故,探讨煤与瓦斯突出原因,制定矿井防突措施,解决威胁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在山西乡宁,连续数月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分析,探究河下煤炭安全开采问题,成功地保证了地面河道完整不渗水、又使井下工作面顺利推过河道区域,成功地实现了煤矿高效、安全开采和地面保护。朱炎铭十分重视团队建设,他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善于表达,走出“舒适区”,拓宽研究方向,掌握最新实验测试分析方法。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养成了良好的风气,成员的科研水平提升地很快。

春风化雨,做实践教育中的“指航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朱炎铭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经常找学生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了增进师生情、同窗情,朱炎铭经常组织集体活动,团队自豪感和凝聚力得到了巩固。在他的教诲下,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李四光优秀学生”奖等,先后有三位博士生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三十七年的执教时光,朱炎铭对待地质学的热爱只增不减,他不断探索新领域,丰富科研和教学经验,希望能继续为国家地质工作发光发热。



环境与测绘学院  郭广礼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他从教39年,言传身教,克勤尽力,培育出一大批优秀人才,曾三次被评为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他着眼于国家需要,注重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深耕矿山沉陷与特殊采煤领域,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

心系国家需求,坚定理想目标。郭广礼15岁时考入中国矿业学院地质系矿山测量专业学习,19岁留校工作。回忆起在矿大求学的经历,他说:“上学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写在我们班后面黑板上的口号: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这个标语成为了郭广礼努力学习的方向罗盘。1984年,郭广礼被分配到中国矿业学院新成立的测量物探系“三下采煤”研究室工作,主要从事矿山开采沉陷与“三下”采煤、矿山测量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三十九年以来,他一直坚守在科研、教学一线,努力工作、扎实进取,时刻牢记作为一名教师和煤炭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坚持问题导向,根植现场搞科研。“选题来源于国家需求和现场工程需要,从中挖掘科学技术问题并去研究解决它。”这是郭广礼长期坚持的研究目标。在深入参与了许多科研项目后,他逐渐认识到国家对煤炭能源保障的巨大需求以及其中所暴露出的安全问题。为此,他在研究揭示老采空区破裂覆岩和地面建设场地变形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老采空区场地残余变形预测方法、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和地基处理与变形控制的技术对策,为采空区场地建设再利用所面临的地基稳定性和建设适宜性评价与工程治理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作为科研工作者,郭广礼要求自己站在工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做一个实务者。他经常带队深入一线考察调研,与基层技术人员共同下井,合作开展井上下测量和技术交流,了解最真实的现场情况,为后续的问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

续时代薪火,倾心培育英才。郭广礼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连接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桥梁。他总是在课堂上引入科研实践中的工程案例进行授课,强调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批优秀学子走出课堂、走进现场,许多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去到艰苦行业施展才干。郭广礼爱生如子,担任班主任期间,他经常在饭后或晚自习后走进学生宿舍,与学生们一起讨论生活、时事、科学研究等话题,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和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郭广礼说,从教39载,他依然热爱自己的事业。每一个科研攻关的深夜,每一场三尺讲台前的授课,每一次向学生伸出的援手,都是他对质朴无华、无私奉献、脚踏实地的最好诠释。



数学学院  江龙 


 

一名大学教师是怎样炼成的


他曾在诗中写下“一室诗书十室香”的箴言,从教三十多年来,他始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发光发热,努力将自己的“一室书香”传播得更远。

练就扎实基本功。江龙是1988年进入矿大工作的,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着一两百名求知若渴学生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一刻,他便暗下决心要尽最大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他努力争取在课程教学方面的锻炼机会,积极参加长达一学期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不仅教学工作基本功得到了极大锻炼,更真切体会到了好的课堂教学、课程教学给学生以及给教师本人带来的满足感。

回炉再造重出发。2002年,38岁的江龙选择了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这一时期,他的研究方向从代数群表示理论大跨度转向了随机分析。“读博前我在山大访问了一年,两个多月时间头发就白了很多。听不懂,很焦虑。”面对困难,江龙没有退缩,转而更坚定地开启了在山大披星戴月的求知岁月,最终他的毕业论文获得了“一致优秀”的评阅意见。博士毕业后,江龙顺利地申请到了矿大数学学科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培养了一批批心怀理想、矢志报国的优秀学生。

大舞台上育人才。2012年,江龙任研究生院副院长,这期间,他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向学校建言献策,在他的推动下,2013年学校批准实施“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创新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促使博士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2016年,学校成立数学学院,江龙任院长、数学学科建设负责人等职务,在他和学院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数学学科先后入选江苏省(A类)一级重点学科、进入ESI前1%,获批设立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成绩也显著提高,获奖人数大幅度增加。



往期内容回顾 中国矿大召开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暨院长论坛▷ 中国矿大举行2023年学生表彰大会暨“力行学子报告团”启动仪式!▷ 四六级又要考试了?听听高分学长学姐怎么学!▷ 首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


中国矿业大学

-cumtnotice-


出品 :融媒体中心

采写 :官千荷 游星雨 刘玥呈 

宋梦阳 张丝雨 赵灵瑞 潘锦璇 

石亮灿 高峰 宋佳琪

文字整理 :期壹

编辑 :期壹 苗熙

美工 :陆雨晴

校对 :陆雨晴 王怡然 高梦琦

责任编辑 :雨墨


欢迎投稿:cumtrmt@126.com

                                   为“师德楷模”们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怀皓月,桃李满园!他们是“师德楷模”!

新媒体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