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战考研上岸法大法理:专业课第一的知识获取与输出方法经验谈丨鱼跃蓟门

鱼跃法大团队 鱼跃法学
2024-09-0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

作者本科法大一战双考上岸法大法理,作为初试专业课单科第一,作者创造一套高效复习法并顺利斩获双考。本文紧密结合作者经历,解析备考的两大难题:如何搭建理解框架?如何进行课外补充?目前鱼跃法大团队的法理学考研百宝箱已上架微店,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扫描文中二维码即可享受限时拼团价199元!更多法大考研问题,请扫码联系梅林鱼,加入2024法大考研交流群。



一、个人简介


(一)基础信息


1.本科就读法大。


2.未准备法考但参加考试(已通过)。


3.英语水平偏差很大。阅读较好(考前阅读水平为六级200+),其它均较差。


4.本科期间曾获学业奖学金,大学整体专必排名前30%。


(二)考研初试分数


专业课:138

法综:112

英语:72

政治:69


二、初试


首先我在不停回顾,在我备考期间对我而言有用的信息主要是什么类型。大致有三:


    1.思维启发类。这一类最为重要,我以此探究自己的学习方法方向。

    2.具体方法类。我在确认方向后通过此来明确进一步的方法。

    3.心理抚慰类。以此能够暂缓焦虑,有较为舒适的心境,这对于思考效率尤为重要。


(要指明回顾,是因为我当时在浏览经验信息时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分类,我是先迷茫地阅读,而后稍有成果的退出,只会做专项整理(比如专门针对英语作文学习方法),而不会做体系化梳理。)


所以以下内容我就围绕此三点展开。


(一)思维启发类


这一类决定的是“方向”,即是采取保守的“背诵、记忆”型,还是灵活的“理解、创造”型。这个选择很重要。我在途中多次不停转向,前者的一般特性是:稳定、被检验、更要求毅力、学习过程较为痛苦;后者的一般特性是:舒适、有动力,但风险较大,主要体现在你理解-创造输出的可能与文意背离。


至于选择哪种,要考虑两方面,1.个人专长(思维方式、专注时间);2.科目类型-具体题型。


我从我自身出发,对我认为的各学科较好的选择予以阐述:


首先我的个人条件:我喜欢思考、理解、按照个人体系输出(这种倾向是循序渐进的,选择法理的同学越到后期一般会越喜欢这种方式);我的专注时间是间续性的,一般而言,我是学习9-10小时持续3-4天,下一天只能学1-2小时。如此反复,我的初试平均准备时间每一月都小于每日八小时(即使到12月)。在这样较短的准备时间下,记忆型于我而言效率不高,我的时间做不到重复背诵多遍。如果想要在考场以较合理的结构输出足够多的知识量,我必须寻求理解型,因为其一方面加深输入记忆,另一方面可以记忆最少的、输出最多的。


理解型实质上是:在输入时,对你所看到的内容进行结构重组。以你喜欢的结构进行整理,如同记忆宫殿的原理,这样一遍下来你的记忆程度会显著提升,同时又能更充分地理解。以法理学原理课本为例,分离命题主要为:法律与道德的不必然/必然不联系,对于其具体内容的记忆可以先去想,他要从哪里去说二者的联系关系?因为“法律”在课文中该讨论下被定义为是一个生效的规范体系,所以一个生效的规范体系肯定:有内容;有可以判定内容的标准;有效力;有效力来源。那么说他与道德的关系也只能从这四个方面。这时已经初步形成了体系,然后可以把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整理到下面。这里有一个前置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一个生效的规范体系应当有什么,个人已有世界观下可能比课文中提到的四方面更广或更窄,为了更好对应,需要不断修正(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最初的框架是十分概括和基础的,课文的才更充足,并且如果发现有矛盾的地方,也应当按照课文的去修正),首先有自我认知----看课文纠偏框架----对纠偏后的框架进行填充(既正确又符合个人思维体系)。同时在输出时,你直接将你的框架中的对应部分移植,结合题目分析即可。比如它让你论述管辖异议,你之前的记忆里它首先是程序,程序微观层面一般就有:启动者、启动程序、反应者、反应程序、运行、结果,对应到这里就是,当事人、提起条件、向谁提起、法院裁判标准、裁判之后的机制;再宏观的层面就是程序整体设置目的、具体某环节设置的原则/争论,对应到此处就是:管辖权异议目的,管辖权异议原告能否提起?每种情况都不能提起吗?原因是什么?(此处对程序微观的理解是以动态时间顺序,时间顺序较符合人的思维习惯(故事性),也更有利于记忆);宏观层面可以发现的答案其实往往内嵌于微观层面中,比如对原告能否提起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可以追溯到程序的提起时间、前提等条件上)。将这些转移输出即可,大多数情况下,记忆的框架和回答的框架基本一致即可,仅在部分题目材料较开放时,需要新的理解,旧的知识的原样调动较少,但框架思维仍然可以使用,比如它让你论述两个程序(均是新的,无事先基础)的同异,你可以用如上说的顺序去逐步分析。当然以上我说的先微观·时间顺序-再宏观(目的·具体环节目的)两层面,仅仅是架构的方式之一,具体的可以随个人习惯自由更改,但要注意,框架搭建时尽量包含课本已有的要点内容(无需全部,80%即可)。实际上,以上并不是“考试方法”,而是我认同的“学习方法”,它不仅可以使你获取较好的成绩,更可以实质理解知识。(以下以法规范论导论部分示例;黄色为笔者认为的必知部分,即初始框架;其它为根据课本内容填入)



接下来阐述我的经验中各科目及题型分别适用哪种更有效率:


法综:民诉、XF、法导、刑法总则----理解型;民法、刑法分则-----记忆型。

专业:法理学原理----理解型。

英语:写作----记忆型;其它题型----理解型(熟练掌握语法、单词等基础知识)

政治:马原、近史纲、毛中特、思修(毛、邓思想部分)----理解型;时政、毛中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记忆型。


理解型在前期耗时会较长,它基本需要用到教科书以及其它辅助性资料。我校民法教科书十分厚重,耗费时间会较久。刑法分则每个罪名都可以称为小体系,但数量庞大。而且法综一般民法、刑法部分着重考基础、总论部分,比如民法中具体合同类型内容不多考,刑法分则不多考,所以无法着重全面掌握。但理解型越熟练越有效,而且各科目贯通,它更类似一种能力。


此时四月,笔者去年四月还未真正确定考法理,并且有学校课程,暑期在家学习时间更短,9月归校,日均时间也未到8小时,10月第一遍背诵仍然未完,当时实在焦急,也实在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用记忆型的方法,而后看一位同学经验贴说自己日均6-7小时。于是觉得,一定有更高效的方式,或者说考研在正确的方法下,它本身不是一场难度达到需要耗费一个青年人持续9个月强投入的考试。笔者说的理解型只是方法之一,大家可以尝试实验,抽出一个章节用A方法,另一个章节用B方法,然后找到对应知识点题目尝试作答,也能知道自己更适合哪种。磨刀不误砍柴工!更多法综学习的经验也可以参见鱼跃为大家准备的暑期弯道超车讲座!(扫码添加梅林鱼,即可加入法大专属讲座群~)


(二)具体方法类



1、法综


上述方向的贯彻;抓大放小。抓大放小即对于某个程序/制度/原则,不需要百分百将书中知识点均理解,可以在自己的框架下增/减。


笔者学习过程:


11月底之前:通读教材(无框架意识);背诵机构笔记(纯粹背诵;大概1.5遍);而后做题发现遗忘度过高。


十一月底之后:注重理解,搭建框架,当然之前的记忆也有部分尚存。


最终得分:112。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分数,当时刑法名词解释我均不会(未背诵、理解到),民法名词解释、大题懵懵懂懂。能给我提分的是法导、XF、以及所有科目论述类大题。因为法导、XF体量小,我在后期紧急进行了体系重构,论述类其考的较为基础,亦做此种。尤其是法理学导论的大题题型基本固定,是案例题,在熟练掌握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多模拟几次,取得满分完全没问题!(可扫码梅林鱼领取法理学案例手册~)


搭建框架的形式有很多,如电子笔记、手写笔记、思维导图,核心是理解。笔者一般是看某一章标题进行定性(这个章不是严格的课本里的一章,而是一个大的知识点,比如国家机关类型与职能),然后大致看它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再想自己的框架应该有哪些内容,将课本的对应放置,这个过程我是在机构整理好的笔记上做标记,而不是单独做出笔记,这是受制于时间。


具体示范:假如章节我们自定义为“XF监督”,那么可以这样按照逻辑设置其框架而后补充:


  1. XF监督=主体A以形式B对C进行监督

  2. 主体A=?(?部分即按课文填充的内容)

  3. 被监督者(即监督对象)C=?

    1. 被监督者C的行为D(即监督内容)=?

  4. 形式B=?

    1. 形式B具体程序E=?

  5. 这里要注意的是,ABCDE最终的内容数量均可能是复数,并且有对应关系,所以大框架的填补也不需要严格按照写定的顺序,先A(A1、A2……)后C(C1、C2……)再其它,而是先形成一个个单位框架(比如确定是A1监督C1,然后把A1监督C1时的B1D1E1明确),再把单位框架内的内容对应填补到大框架中。单位框架是核心内容,是输入、理解的形式,大框架更类似于某种形式,方便输出和查漏补缺。



2、法理


全程上述方向的贯彻。法理从一开始我基本就是体系搭建式,因为教科书内容环环相扣,我也买了机构的笔记,但多为补充和佐证作用,逻辑需要自己明晰。


笔者学习过程:


(1)对课文进行总体浏览;自己整理个人笔记,对课本里每一个小知识点尽量理解(要义:对概念以自己的语言精准把握,尤其注意不同地方同一概念意义是否同一,不是则用自己的语言替代)。


法理学原理过于抽象,第一遍不要求搭建框架,而是先理解每一个小点和结论的出处,有时课本里并未诉说完全,此时需要补充。如:课本里描述的学界对法律现实主义的批评之一是“违反三权分立原则、司法立法合一导致的权力专断后果”,但其之前的描述侧重于法律现实主义“描述”司法裁判过程中存在有“行为规则”、“事实提取受主观影响”的现象,对一个描述性理论的批评一般是指出其说明的现象不基本符合现实现象(错误描述),所以课本里的批评必须要加其它前提,如:如果法律现实主义描述是符合实际的,那么所在国家就会出现严重的权力混乱、压迫状态,但当时并不存在,所以法律现实主义的描述有误;或者指出法律现实主义在描述之后主张司法者应当按照符合社会利益的方式裁判,法律只是对其行为的预测,那么法律无法构成对法官裁判外在评判的理由,这种主张是不现实的,因为将严重违反权力分立,造成权力混乱,这里是增加了“主张”的内容作为前提。第一遍看的时候应该尽量通过增加查找资料的方式补充理解这些细节,使逻辑连贯。如此,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充分合理的“笔记”。(下图为对特定知识点的脉络梳理过程;线条表示联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对形成的笔记进一步思考,从小知识点到大知识点。


比如法的规范性到底指什么,各个学者又是如何定义然后阐述自己的体系,要知道在规范性体系内,学者们的针对对象和诉说路径;再比如法价值论主要在讨论什么---法的价值,什么是“价值”----从内在、外在去定义,价值有什么内容,价值冲突怎么办。基本这三个部分下就对这个大知识点进行了框架建构。建构后要注意自己默写-修正。


(3)在(2)之后,对知识点的熟悉度已经上升,这时就可以进一步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某个学者在不同的法理议题内持有一系列的观点,2、为什么本书编者要将A内容放在B内容前面。对于第一个问题比如哈特,他在概念论的社会事实命题与规范论的一系列主张都是相联结的(任何一个学者的理论基本是融贯的一体),可以尝试将课本对其分散的描述集合在一起(可以适当借助原著或者相关论文)。对于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更进一步帮助形成更大的框架,从整个法理学原理的角度或者某个大论(如法规范、法概念、法学方法论)。思考建构后同样默写-修正。(下图为对法概念论建构的部分内容)



(4)之后在12月左右进行默写-修正与答题练习。自己按照课文知识点出题,如:“如何理解承认规则、分离命题;请论述古典自然法的发展过程/衰败原因”等等。而后按照自己的理解框架答,由于1、2、3部分已经完成了知识重建,此时不必要按照课本的顺序,自我体系即可。(出题如下示范)



(5)全过程大概对课文有3-4遍的主题建构-修正。



3、政治


笔者客观题43;主观26;最终69。这个分数并不够高,因此笔者经验介绍相应减少,仅做实际描述,大家参考择优避缺。


马原、近代史、毛中特用理解型,尝试做出思维导图,理解框架为主(方法如上所述)。


马原看徐涛老师的视频,同时做核心考案对应章节题型,自己可以去图示厘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近史纲按时间顺序来了解历程,同时以一些影视剧辅助;毛中特要注重时代背景(结合近史纲中的时间线)。当然,理解型只是强调框架设置的作用,而非说框架设置之后便无需记忆,政治中概念之间的联系更难发现,因此多数框架只能起加深印象、理解、记忆,而不能绝对保证输出连贯,因此框架设立之后重复看尤为重要。


毛中特新时代部分、时事政治。后者前期无准备,关注相关考研公众号,等博主提示再开始。毛中特新时代部分熟读、总结记忆规律,熟读到能够对一些基本内容记忆反射。


政治由于内容杂乱,很容易令人忧虑。可以分阶段制作计划表。主观题和客观题可以分别制定,前者笔者是从11月开始方纳入计划。两者的具体复习节奏都是逐大流,但计划要设置基本要求:1-2刷肖11;理解马原、毛邓、近史纲脉络(结果导向);2刷肖八肖四选择题;记忆肖四大题内容及结构。



4、英语


英语是笔者的弱项。最终得分72。


我们需要澄清一个误区,我国研究生考试核心是考能力/素养,这种素养由基础一步步构成,所以如若想通过仅针对某一次考试,大量训练关于该考试的通过规律,而不从基础出发,不培养素养,在当下各科都考察内容逐渐深入的时代,这种规律法已经很难应对,它或许省事,但其实更痛苦,因为违背大脑兴趣。


以笔者为例,笔者英语水平不高,也没有很自然的“语感”(这是需要长期熟练的),所以兼具提升基础+更有效率的方法是:积累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词汇量笔者主要通过背单词、随手记(阅读中单词)。


语法知识主要看田静语法长难句。而后再做真题。(过程中也可以随时检验,比如看完一遍语法书后做一套真题阅读,看自己的误区存在)。


但,新题型和写作部分,存在可以利用工具技巧而提升应试成绩的空间。前者可以寻找专门课程,后者可以尝试寻找自己的习惯表达内容,比如“上图揭示了这样的现象;其原因可分为两部分;从A角度是,从B角度是;其结果是已经对…发展造成了阻碍;对于改善这种情况,有以下措施/建议;从个人层面,从社会层面”。不一定每个文章都会用到全部,但这些结构性语句确实是笔者在想要诉说原因、结果、建议时会本能反应运用的语句,大家也会有,这时就可以总结下来。即,前期练习-大致知道自己习惯框架-有意积累自己习惯框架内必用的结构性语句。这是骨架,对于主体部分则涉及到各主体,比如乡村振兴、文化发展,这时候可以根据主题积累特定短语、诉说路径,比如谈到文化发展,要写1、重要性,2、怎么发展,重要性可以说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民族精神、个人成长所必要;怎么发展可以从微观或宏观出发,比如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宣传)、教育政策。这些自己写的时候总结,前期比较慢,后期则较快,因为主题并不繁多。


(三)心理抚慰类


方法决定效率。故正确的方法比持续的投入更重要。


及时检验结果。一是纠正方法,二是会发现自己的进步。


可以适当休息。不要给大脑较多的压力。如果是休息-有状态,那就休息,而不要选择学不进去-纠结-不休息-学不进去。


磨刀不误砍柴功


疲累的时候可以转换科目/学习方法。后者可以是从手写---讲述/授课---打字---自己出题作答。随意选择。


笔者大概学习总时长:1400小时左右. 其中绝大部分时间都被浪费(许多时刻都未全神贯注;其中一部分是准备期末考试)。笔者在12月跟鱼跃练习法综每日模拟习题时都答不好(甚至完全陌生,当时意识到自己记忆存量如此少,需要尽快更改方式),诸位如果及时纠正,大胆地采取最适合自己、最为舒适的,又从现在开始准备,无须焦虑。在方法得当的情况下,遵循个人节奏,真正把握知识,十二月时,一切都会是崭新的、明亮的。



笔者学习过程中犯了许多错误,真正的进程远没有经验贴中写的这么有条不紊,而是手忙脚乱。但回顾之后,我可以说主要的对我有用的经验就是:掌握知识、形成自我框架是输出的核心,其它“遍数”、“时长”均是形式,也因此,大家无须对任何自己喜爱的书籍避之不及,尤其是哲学类、逻辑类,均会有利于框架形成。答题输出=知识输出+观点输出=记忆+创造=【(框架+理解)/背诵】+(框架+创造)。有助于框架形成的不只在参考书目里,同样形成的框架也不只可运用于一科目。


三、复试


复试主要考察:A英文面试、B专业课面试、C专业课笔试。


今年考察方式为线下,计算比例为:总成绩=50%初试+50%复试=50%初试+20%A+30%B+50%C。


对于A,笔者抽到的题型未涉及专业知识,但也非完全常识性的,仍然具有一定思辨性难度(接近社会议题);但好在考官并未追问,所以基本只要输出流利即可。


由于笔者英语听口较差,准备过程为:听力听新概念对应难度课文,同时偶尔训练四级。(据以往经验贴,听力难度通常是四级)。


口语则有转折,第一段笔者准备积累熟稔度,届时临场发挥,但和好友练习后,发现一旦主题较为陌生或者复杂,自己很难流利回答,于是听取朋友建议,采取背诵积累法,如初试作文,积蓄结构、主题知识,同时不断练习(与朋友尝试英语谈话、模拟面试,以及部分AI对话软件,推荐微信小程序SpeakG)。背诵积累法的确更为好用,尤其是在面对有难度的陌生题目时(比如笔者的),固然内容逻辑性变弱,但流利度尚在。


对于B,法大官方发布的复试范围为法社会学,但复试考察并不紧密围绕于此。笔者的题目是一个热点议题,为本校老师论文讨论过的题目。B和C笔者在知识部分摄入部分同步准备,但是输出部分有尝试对部分议题几次语言输出。具体准备过程为:



  1. 对原课本再次框架梳理。同时让好友充当学生,以教授的形式强化思维。

  2. 学习法社会学知识,要求掌握点为:

    1. 法社会学是什么(内容、志趣、与其它法理论学派的区别和联系)

    2. 埃里希法社会学基本理论(组织法、裁判法、国家法)

    3. 迪尔克姆法社会学基本理论(法与组织形态)

    4. 韦伯法社会学基本理论(法与制裁、统治形态、理性)

    5. 庞德法社会学基本理论(法与社会控制)

    6. 卢曼法社会学基本理论(法作为一种社会功能系统、成文法)

  3. 对法大老师的近年来论文阅读,择取重要议题进行梳理。如:法典化、人工智能、FZ、法教义学。

  4. 将从1、2、3中准备的议题进行罗列(已经掌握的+未掌握的);邀请好友进行选取、回答。-----按照面试程序:准备一分钟、作答10分钟



四、尾声


以上便是本文经验。可以看到并未按传统的作息、月份安排等方法。因为笔者回顾这一年,的确最有用的环节在思维转向,当然坚持也必不可少。以下笔者将罗列个人的最佳学习日作息时间,以供参考:


早上8点-11:30   学习3小时

中午11:30-1:30   休息

下午1:30-4:50    学习3小时

下午5:00-7:00    休息

晚上7:00-11:30   学习3.5/4小时

总时间一般是9-10


笔者的循环基本是:一周有五天这样的学习日,两天较短的学习日(2-4小时),这两天随机穿插,笔者会按照自己的情况而定。


行已至今,我理解以及经历过大家的所有迷茫、无措、懊悔、孤寂。一首笔者当时用于勉励自我的诗赠于大家:


一点机敏

三分堕骄

两年荒凉

四岁彷徨


愁云缚住

大风送香

毕竟东流

源远宏长


请大家相信:毕竟东流,源远宏长。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考研与保研相关推送

一战跨考法大民商403分经验谈:脚踏实地,相信自己丨鱼跃蓟门

二战提分80+双考考研上岸法大民商的万字自救指南:带着“松弛感”学习丨鱼跃蓟门

一战双考考研上岸法大比较法:慢慢来,比较快丨鱼跃蓟门

三战考研上岸法大民商:一场令人疲惫的拉锯战丨鱼跃蓟门

一战法考考研上岸法大民商:考研不是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丨鱼跃蓟门

一战法大刑诉考研专业课133分:初试边缘人如何逆风翻盘?丨鱼跃蓟门

鱼跃蓟门丨一战法大经济法考研万字经验谈:秉持信念在试错与总结中前行

418分一战双考考研上岸法大国际法:在不断前行中找到希望丨鱼跃蓟门

双考一战考研上岸法大民商的万字指南:得专业课者得天下丨鱼跃蓟门

鱼跃蓟门丨本科中大,一战法大知产双考上岸:非天赋型选手的实用指南

鱼跃蓟门丨法大民商考研法综、专业课双130+经验谈:以真题为导向的背诵秘籍

鱼跃蓟门丨法大法律史考研状元专业课139分的制胜之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鱼跃蓟门丨万字详解一战法大法经考研历险记:云谲波诡,基础为核

鱼跃蓟门丨法大人权法状元、英语86分的备考锦囊: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鱼跃蓟门|全程自学一战法大刑法398分的“技术流路线”——谋定而后动

鱼跃蓟门|二战如何扭转乾坤?法大刑法403分的“按图索骥”备考模式

法大经济法考研状元的万字经验:考研和法考如何兼得?丨鱼跃蓟门

法大环境法考研409分的制胜之道:在十一轮滚动复习中与焦虑共处丨鱼跃蓟门

法大民商法考研经验谈: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丨鱼跃蓟门

法大宪行保研漫漫路:我跌跌撞撞奔向你丨鱼跃蓟门

鱼跃蓟门丨法大边缘人的刑诉保研路:坚信自己就是天选之人

魔法保研录丨人大、武大等八校宪行保研帖:履历一般者如何“剑走偏锋”上岸名校?

鱼跃蓟门丨主攻法大知产保研、兼采985宪行推免:双学硕保研之独特战略

五院前5的人大、法大、北大、交大的学硕/法硕保研岁月——竭尽全力,问心无愧

从思贤桥进击蓟门桥——法大、华政、北师刑法保研的本科生涯规划

鱼跃蓟门丨五院前1%的法大民商保研帖:含清北复交人等十校入营分析

魔盒保研录丨法大民商、人大教育法等七校保研帖:一份高效入营策略和优营指南

魔法保研录丨北大、法大、华政等五校诉讼法保研帖: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

魔法保研录丨北大、法大、华政知产保研经验——一场专情知产的华丽冒险

法大商科人的华丽转身——北京大学法律硕士保研经验

鱼跃蓟门丨法大保研之比较法与财税法的双重体验: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鱼跃蓟门丨“四无选手”逆袭保研法大行政法:孤注一掷的豪赌

鱼跃蓟门丨法大刑法保研经验谈:循着光的方向,屡败屡战

鱼跃蓟门丨法大民诉保研全景图:当专精覃思,亦当及锋而试

鱼跃蓟门丨法大民商的科学保研路:学硕法硕两开花

鱼跃蓟门丨法大行政法保研经验分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鱼跃蓟门丨法大刑法保研经验帖:如何走出一条稳健避坑的保研路?

鱼跃蓟门丨法大民商法保研经验: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五院前1%,北大、清华、上交、法大民商保研经验分享:平芜尽处是春山

鱼跃蓟门丨法大中欧经济法保研经验——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名校法学硕士/法学博士深度解读

专注于五院四系等国内一流法学院精品学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鱼跃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